原标题:国际SMA关爱日│滚蛋吧,SMA
国际SMA关爱日
自1996年起,包括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在内的全球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群体将每年的8月定为SMA关爱月,并在这个月里举行各种疾病宣传活动,提升社会公众对SMA这一罕见疾病的了解,以及对SMA群体的关爱支持。2018年中国SMA患者组织建议将每年的8月7日设立为“国际SMA关爱日”。
什么是SMA
SMA全称为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两岁以下婴幼儿的头号致死性遗传病[1] 。SMA可发病于婴儿期、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其特征是由脊髓和脑干中的下运动神经元变性而引起的骨骼肌进行性萎缩,导致患者进行性肌无力。重症SMA患儿如不进行有效治疗,80%患儿会在一岁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很少能存活超过两岁 [2] 。
SMA罕见吗
SMA的发病率没有国界,不分人种,且不受年龄、种族或性别的限制。在来自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报道中,SMA在活产胎儿的发病率为1/6,000~1/10,000,携带者率在1/50~1/60 [3] 。来自中国的报道中,台湾省发病率为1/8,968,携带率为1/48 [4] ;中国其他地区携带率与国际报道基本一致 [5-6] 。
虽说SMA是罕见病,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罕见病在我国并不太“罕见”。中国目前有SMA患者近3万例。根据每年大约1500万左右的新生儿出生计算,每年新增SMA患儿近1500例。
SMA有哪些类型
基于发病时间、严重程度、修饰基因拷贝数等因素,患者会被划分为5个亚型,严重程度从死亡、肌肉衰弱到轻微症状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SMA患者的病程可能都会有所差异。
表1:SMA的5种亚型
SMA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SMA是由于人体内被称作为“运动神经元存活1号”基因( SMN1 )的缺失或异常(突变)所导致的。这一基因可以制造出一种被称为“运动神经元存活”(SMN)的蛋白。SMN蛋白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健康至关重要,没有这种蛋白,神经细胞就有可能萎缩并最终死亡,从而导致肌肉的无力。
95%~98%的SMA患者为 SMN1 基因第7或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约有2%的患者是仅遗传了父母单方携带的突变,同时另一等位基因新发突变(de novo)导致的。修饰基因 SMN2 拷贝数与疾病表型轻重相关。 SMN2 和 SMN1 为同源基因,仅有5个碱基差异,包括7号外显子C T单碱基变异,该位点可使 SMN1 基因转化为 SMN2 。 SMN2 的转录产物中约15%可以产生SMN全长蛋白。因此 SMN2 的拷贝数越多,脊髓性肌萎缩的严重程度越轻。
图1. SMA的致病机制
SMA治疗药物和方法有哪些
目前,已有3种药物被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批准上市,SMA患者通过及早发现和治疗有望彻底治愈!
01
Spinraza
首款SMA药物,2016年获FDA批准,2019年在中国获批。该药采用鞘内注射,出生时及出生后14天、28天、63天注射四次,之后每4月一次。第一年花费为75万美元,随后每年的治疗费用为37.5万美元。
02
Zolgensma
首款SMA基因治疗药物,2019年获FDA批准上市。通过静脉60分钟注射给药,终身一次治疗,用于治疗2岁以下的SMA患儿。一针费用为210万美元。
03
Evrysdi
首款SMA口服药物,2020年获FDA批准上市,2021年6月中国获批。通过口服,每天一次。 2岁费用为10万美元/年,2岁或体重>20kg,费用约每年35万美元。
以上3种高昂的药物,目前并非所有SMA患者都可以承担,因此对症支持疗法,如定期物理治疗(PT)、使用支具或矫形器、规律运动训练等积极的康复治疗等,也还是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的主要方法。
如何才能早发现或者预防SMA
SMA患者越早诊断,越早开始有效治疗,预后越好,甚至在症状前开始治疗,有希望达到同龄非患病儿童的状态。有数据显示,患儿用药6个月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患者获益明显。如果发现婴幼儿出现肌肉力量减弱、无法正常爬行、站立等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早发现或者预防SMA:
01
SMA新生儿筛查
鉴于SMA疾病严重性及可防可控的特点,对新生儿进行早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治,避免或减少危害,是国内外一致做法。2018年,美国将SMA增加至新生儿推荐统一筛查panel 目录(Recommended Uniform Screening Panel,RUSP)中。欧洲SMA新生儿筛查联盟也提出,2025年所有欧洲国家NBS项目必须含SMA检测。
目前,国内部分医院及实验室可以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通过采集足跟血,或出生时采集脐带血,滴在特制的滤纸片上制成干血斑样本,检测SMN1基因第7号外显子,帮助早期发现SMA患儿,便于其及时确诊和接受治疗。
02
SMA携带者筛查
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如果夫妻双方都是SMA携带者,即各自有一个SMA缺陷基因,自身不会表现出症状,但每一胎都有25%的几率生育患儿。鉴于SMA携带率极高,危害严重,育龄人群夫妻双方可以同时做SMA携带者筛查,评估生育患儿的遗传风险,必要时做产前诊断,预防生育SMA患儿。ACMG、ACOG在2008至2017年先后发布多个指南,建议每一位孕妇筛查SMA [7-10] 。
图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SMA遗传模式
03
SMA的诊断
疑似SMA患儿、生育过SMA患儿或者家族中出现过类似症状亲属的家庭,可以进行SMA的基因诊断,以明确是否患病及其类型,以便采取后续治疗措施或制定生育计划。
关爱SMA患者及患者家庭
目前,我国SMA患者治疗时遇到最大的困难主要包括治疗费用过高、缺乏医疗技术以及无法购买到合适的药品或药价太高。
最近几年,随着更多有效治疗药物的普及,为国内SMA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新选择,我国SMA的临床诊疗也发展迅速,国内SMA的规范化诊疗和疾病的长程管理也将逐渐完善。目前国内已成立了一批具有多学科诊疗能力和经验的SMA诊治中心。SMA相关的商业保险也已出现,相信在未来,SMA也将最终纳入医保。
表2. SMA大事记
赛默飞SMA多场景检测,全面助力SMA筛查与诊断
赛默飞作为基因检测领域的领军企业,秉承“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围绕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体系在生殖健康领域提供先进、多平台、全生命周期的基因检测解决方案和产品,积极推动SMA的早期筛查,帮助SMA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新生儿SCID/SMA筛查方案, 守护每一个新生命的健康
赛默飞TaqMan NBS SCID/SMA plus assay,是一款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新生儿SMA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适用于新生儿干血斑等样本,可快速、简便、高效、准确地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来筛检出高度疑似患病的婴儿,让这些婴儿能够实现早筛早诊早治,避免或减轻患者症状。同时,该试剂盒还可同时检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一种常见、严重的儿童期发病的免疫性疾病)。
图3. 赛默飞TaqMan SCID/SMA Plus Assay
孕前/孕早期携带者筛查,预知SMA等单基因病生育风险
Applied Biosystems CarrierScan assay,基于基因芯片平台,一次完成包括 SMN1* 在内的600多个基因(600 种疾病,6000个临床明确致病变异)的SNV、indel和CNV分析。
Ion Torrent CarrierSeq ECS kit,通过Ion Torrent NGS测序平台,一次NGS 分析即可完成包括 SMN1* 在内的420个基因(418种疾病,36,000个ClinVar非良性变异)的SNV、indel和CNV检测。
*注:可检测具有挑战性的 SMN1 基因的点突变、7号外显子缺失等SNV、indel和CNV多种变异类型。
一代测序金标准,精准助力SMA诊断
Applied Biosystems 一代测序应用于单基因疾病如SMA等的验证。
图4. 赛默飞全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全面解决方案
结语
SMA患者需要各国政府、医疗机构、制药公司、检验机构、保险机构、患者组织的共同协作、参与和帮助,也离不开普通大众的关心和关注。希望通过全世界、全社会的推动,有更多更好的新药物、新技术,惠及更多SMA患者!
参考资料:
[1] Cure SMA. About SMA. 2018. Available from: http://www.curesma.org/sma/about-sma/.Accessed March 2019.
[2]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3] Genetics Home Reference: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352/
[4] Yi-Ning Su, et al. Carrier Screening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n
107,611 Pregnant Women during the Period 2005 2009: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One.2011,6(2)6.
[5] 龚波等. 中国上海地区4719名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年第6期.
[6] 章印红等.云南地区3049名育龄人群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结果分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年37卷4期
[7] Thomas W Prior. Carrier screening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Genet Med. (2008)10,840 842
[8] Wayne W. Grody, et al. ACMG position statement on prenatal/preconception 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 Genet Med. (2013)15,482 483.
[9] Janice G. Edwards, et al. 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Points to Consider. Obstet Gynecol 2015;125:653-62.
[10] Committee Opinion No. 690: Carrier Screening in the Age of Genomic Medicine. Obstet Gynecol. 2017 Mar;129(3):e35-e40.
● 关注蜜糖天使,防控出生缺陷
●今天,让我们关注那些星星的孩子